時光荏苒,又是中秋! 夜深人靜,皓月當空,遙望蒼穹,浮想聯翩,不覺忘卻了世間的五味雜陳,將目光由滿月轉向了盤中圓圓的月餅……! 中秋之夜,詩情于文人千年不變,畫意則游離百姓之闔。賞月品茗吃月餅,這精神與物資的融合,是天下君臣皆追求的最高境界。 月為賞,為遙寄人生共享天倫;茗為品,古今冷暖均可陶冶心靈;餅為吃,衣食富足則百姓安于天命。 今夜望月品茗,曲指幽想,突生疑惑:君不見從春至秋,民間節日隨季而生,遙相呼應。諸如除夕之后的花燈元宵、清明祭祀、五月端午、重陽登高、七夕鵲橋等等,會隨著斗轉星移,日月輪回,演繹著人間不同的悲歡離合。然中秋之后,至迎春除夕,民間龍虎不鬧,香火沉寂,即民間再無厚重的傳統節日? 何也?愚歷史修行淺顯,不得這近半年民間沉寂之困! 午夜苦思,冥冥之中,聯想民間節日大都以食品為媒,來詮釋祭祀主題,那么,中秋月餅與春節餃子是否有因果關聯?是否暗喻古人的“月盈(餅形如圓)之后,月牙(餃形如月)再生”之意?月盈之后,月牙再生,這是天地輪回之道,人間何事能高于此勢?再,南北朝《千字文》中有曰:“寒來暑往,秋收冬藏,閏余成歲,律呂調陽”,秋收冬藏,律呂調陽,這是古人思想中的陰陽調理之論,敬畏天道,行有所止,通過節日來調節天人合一之道,即是智慧,又是人生哲學! 我仰望天空,心生敬畏! 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,不知誰能說得清這樁歷史之問! 再說月餅。 月餅源于古人祭月,但文載于宋,究于何時,又是謎案! “中秋”則記載于周,意為秋之歷法。數千年來,月餅在日月輪回中占有重要地位,而其最終形成的“五仁月餅”,則為精華,千百年來無人撼動,盡管各個朝代將餅餡千變萬化,但其“五仁”,則始終屹立不敗。 遠的不說,當今偉大時代,消滅了饑餓,富足有余。逐利的商人們,見餅形如月,無法改變,就千變萬化地改進餅餡,將天上飛的,地下跑的,水里游的,反正能入口的,都花樣別出的淘了個遍,然后賦予高貴包裝,以便忽悠出百姓口袋里的銀子。結果折騰了若干年,還是無法撼動其貌不揚的“五仁”地位。 何也? 因為,他們忽視了“五仁”之中包含著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。 從月餅實體上講,五仁,是指以花生、芝麻、核桃、黃杏、葵花之核(仁)為主材,輔以八月桂花等相拌而成。這些主材,源于草木,成熟山野,秋風掠過,破殼而出,袒露真心,聞之清馨,嚼之回味;歷煉出爐之后,則心心相映,生死與共;合力凝聚,落地再生。與之同食,百香爭幽,渾然相融,化身于一個滋養人類的生命共同體。 從字形上講,仁,左從人,右從土。古時文字條橫寓土,一橫貧瘠,兩橫適中,三橫為腐。適中土壤,萬物平衡,草木茂生,禪意為“中”。 依中華文化內涵來講,仁,具關愛、友善、尊重、善待、融合之含,倡導互存、互助、互愛、互敬,互濡,是道德修行的最高境界。具有以德為本的核心之重。 金木水火土,號為“五行”,雖為宇宙運勢,但其相生相克。然五仁,則相生相融,秉(餅)以五仁,這才是中秋月餅的真正內涵,亦為中華文化的精奧之處!。 月過中天,秋風漸涼,遙望蒼穹,懷古撫今,我不僅品嚼了月餅的清香,更回悟出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博大精深, 中華民族文化傳統,就像河灘上圓潤的石頭,也許你不經意它的貌不出眾,若深刻了解到它的歲月洗練,就會產生由衷的贊嘆!深深的感悟之中,就會從內心滋生對祖先們的敬重。 中華歷史,是一部苦難史,但中華智慧卻與之相生相伴,生生不息,這才是最終衍生出我們偉大時代的民族底蘊。 民族的,就是世界的;傳統的,就是珍貴的!中華智慧中的以德治國,以德惠民理念,終將引領世界潮流! “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”!悠悠萬世,明月的存在,對于人間是一個魅力的宇宙向往,古今中秋,我們與先祖們同賞一個月亮,先人們不曾看到我們今天的月亮,但他們從月亮中悟出的智慧,卻在惠及后人的世界! 民間節日,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集中表現。 珍惜她吧!因為她含有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內涵! 她!是中華民族的魂! 麥浪 寫于2021年中秋之夜 >>>更多美文:心情隨筆
- Oct 04 Fri 2024 14:33
我如那千年的狐 千年等待千年孤獨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